二次配線工藝守則 Q/ZLQJG JZ19-2009
1 適用范圍
本守則適用于本公司生產(chǎn)低壓成套開關(guān)設備,其中包括低壓開關(guān)配電柜/低壓配電箱(配電板)產(chǎn)品的二次配線工藝要求和操作方法。
2 主要設備、工具及主要材料
2.1 主要設備、工具
-
套管線號印字機; b) 螺絲刀; c) 斜口鉗 ; d) 剝線鉗 ; e) 壓線鉗 ;
f) 尖嘴鉗;g) 板手; h) 鋼卷尺;j) 電烙鐵(100W-150W)。
2.2 主要材料
-
1.5 、2.5mm2塑銅線; b) 冷壓接線片; c) 0.8 mm2活性型焊錫絲;
d) 行線槽、捆扎帶、尼龍纏繞管等行線輔件;e) φ2.5~φ5.5異形管(套管);f) 橡膠或塑料護圈;g) M3-M6標準件組。
3 標記
3.1 項目代號
開關(guān)柜(箱)中安裝的設備、電器元件、接線端子應按照電氣接線圖或接線表的要求,應安裝或粘貼項目代號標識的標簽。項目代號應符合GB5094電氣技術(shù)中的項目代號的規(guī)定。
標簽可用金屬、塑料或不干膠紙材料制作。根據(jù)元器件大小來選擇符號牌大小,形狀可選用長方形或圓形兩種紙,用記號筆書寫,標簽的安裝(粘貼)位置,一般放在元件的左上角或附近比較容易觀察的醒目位置。使用不干膠紙材料的,在貼好后宜用清漆蓋面。標簽書寫的字跡應清楚、美觀、粘貼牢固。
3.2 絕緣導線標記(標號)
按開關(guān)柜(箱)的原理圖/二次回路接線圖及端子排圖的端子編號,每根導線兩端都應有標記頭,標記頭上標有線號及去向。
標記頭應根據(jù)產(chǎn)品配線的線徑粗細來選擇異形管規(guī)格,一般1.5mm以下導線選用3.5mm,2.5mm以下選用4.5mm異形管,異形管長度應在15-18mm之間。
在線號打字機打印回路編號,要求打印后的回路編號正確、字跡清晰、牢固。在抽樣試驗時,可用手反復搓十次,不得有掉色或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
所有線號應正確,標記一般在導線兩端與端子相連的附近。導線的標記按接線圖遠端標記(接線號)或原理圖中的回路編號。
號碼管套好后應排列整齊、統(tǒng)一,且號碼管的字符應向上,字符順序符合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閱讀習慣。
4 二次回路配線前準備
4.1 對配線人員的要求
a)配線人員應熟悉產(chǎn)品圖紙及訂貨要求,看懂圖紙中電氣圖形符號和文字符號、系統(tǒng)電氣原理圖/二次回路接線圖及端子排圖,了解二次回路的接線方案。
b)配線人員應了解產(chǎn)品所配用各種電器元部件、輔助材料的名稱、型號、規(guī)格、特點。
c)配線人員應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性能、維護保養(yǎng)常識,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
d)配線人員按圖紙要求到倉庫領(lǐng)取聚氯乙烯絕緣電線、尼龍纏繞管、尼龍扎帶等材料,并核對所領(lǐng)取材料應符合圖紙要求。
e)配線人員應認真做好生產(chǎn)現(xiàn)場的管理工作,對工具、物料按使用范圍擺放整齊、防止磕碰、劃傷、銹蝕和污損。
4.2 準備工作
a)按3.1的要求安裝或粘貼設備、電器元件、接線端子項目代號;
b)按3.2的要求制作絕緣導線標記。
5 二次配線工藝
5.1 行線基本要求
a)導線及線束應排列均勻、合理、橫平豎直,整齊美觀,同一元件的分線長度要求基本一致。同時二次回路的導線不得彎曲、交叉及重疊。
二次回路配線形成的線束按導線走線方向橫向300mm,縱向400mm處應有一固定點。
布線時禁止多次彎折,以防損傷導線絕緣。
每批產(chǎn)品中元器件接線的彎弧及走線方式應一致;
b)導線不應承受應力,在線束的轉(zhuǎn)彎處應有圓弧過渡,線束內(nèi)彎曲半徑一般應大于線束直徑的2倍,并用蛇皮管包裹。
開關(guān)柜(箱)門與柜(箱)體之間的連接線(過門線)或有可能移動及彎曲的線束,必須采用BVR絕緣軟線彎成弧。線束外須纏套有不自燃的軟管,線束的長度應保證其受彎半徑大于10倍線束半徑。在可動部位兩端應卡子固定。
c)線束的捆扎不應損傷絕緣導線的絕緣層;捆扎應挺直,不得有明顯的扭曲與導線交叉。
d)二次回路導線必須整根連接,中間不允許有接頭,禁止使用焊接或絞接的方法加長導線;
e)二次回路導線走線過程中遇有金屬障礙物時應彎曲越過并保持5mm以上的間隙,當導線或線束穿過金屬板時必須在金屬板上套上橡膠圈或塑料護口防護以防導線的絕緣層損傷。
5.2 導線出線端子及電纜芯線的連接和制作
5.2.1 單股銅線
a)對于單股銅線,可直接裝接到電氣設備的接線端子或端子排的端子上;
b)對于插接式接線端子,首先要剝?nèi)Ь的絕緣層,其長度應大于端子插孔長度2mm,套上線號,再將其插入端子插孔,上緊端子;
c)對于非插接式接線端子,首先要剝?nèi)Ь的絕緣層,然后套上線號,再在導線端部順時針彎一圓圈,最后在圓圈上加平墊、彈墊,上緊螺栓(或螺母)。
5.2.2 多股銅線
a) 對于多股銅線,應選擇合適的冷壓接線片進行壓接,然后再裝接到電氣設備的接線端子或端子排的端子上。
b) 對于插接式接線端子,要選擇“ I ”型冷壓接線片進行壓接,然后再將其插入端子插孔,上緊端子。
c) 對于非插接式接線端子, 要根據(jù)需要選擇“ U ”型或“ O ”型冷壓接線片進行壓接,然后在冷壓接線片上加平墊、彈墊,上緊螺栓(或螺母)。
5.2.3 冷壓接線片壓接工藝要求
a) 選擇與導線線徑相同的銅冷壓接線片(表面必須經(jīng)過鍍銀、鍍錫等處理),并根據(jù)需要選用“ O ”型、“ U ” 型或“ I ”型的冷壓接線片;
b) 剝?nèi)Ь的絕緣層,其長度應大于冷壓接線片穿線孔長度2-3mm,但要注意不應使線芯有機械損傷;
c) 除去導線表面的氧化層及雜物;
d) 將剝?nèi)ネ馄さ膶Ь套上線號(要注意方向),再插入冷壓接線片的穿線孔內(nèi);
e) 選擇與冷壓接線片規(guī)格相匹配的壓線鉗的壓模孔進行壓接,不得使用大于或小于壓接線片規(guī)格的壓模孔壓接。參見表1。手動壓線鉗有三對鉗口,靠近軸部為3#鉗口,中間為2#鉗口,頭部為1#鉗口;
f) 將冷壓接線片的焊縫對鉗口凸模,然后將壓線鉗壓下至上、下模接觸為止,然后去除壓力;
g) 壓接完畢后要進行檢查外形是否端正,是否有松動、開裂、壓斷等不正常情況。若有則必須進行重新壓接;
h) 檢查壓接無誤后,然后從冷壓接線片的穿線孔處注錫,以保證導線與冷壓接線片接觸牢固、可靠。
5.2.4 按原理圖/二次回路接線圖及端子排圖上二次線的走線途徑,確定行線方案,量材下線,大致量出導線長度并放出100-200mm的余量,以防線束捆扎、彎曲后長度不夠,下線后在導線兩端套上號碼管。元器件的接線應留有意外損傷再接頭的適當余量。
表 1 導線與銅制裸壓接線片使用對照表
序
號 |
導線
型號 |
規(guī)格
(mm2))) |
線芯
外徑 |
端頭型號及安裝螺釘 |
壓
模
號 |
穿線孔 |
M3 |
M4 |
M5 |
M6 |
1 |
BVR |
0.75 |
1.11 |
φ1.6 |
OT 1-3
UT 1-3 |
OT 1-4
UT 1-4 |
OT 1-5 |
OT 1-6 |
1 |
2 |
BVR |
1.0 |
1.29 |
φ1.6 |
OT 1-3
UT 1-3 |
OT 1-4
UT 1-4 |
OT 1-5 |
OT 1-6 |
1 |
3 |
BVR |
1.5 |
1.56 |
φ2.5 |
|
OT2.5-4
UT2.5-4 |
OT2.5-5 |
OT2.5-6 |
2 |
4 |
BVR |
2.5 |
2.05 |
φ2.5 |
|
OT2.5-4
UT2.5-4 |
OT2.5-5 |
OT2.5-6 |
2 |
5 |
BVR |
4 |
2.6 |
φ3.2 |
|
OT 4-4
UT 4-4 |
OT 4-5 |
OT 4-6 |
3 |
5.2.5 二次回路配線所用絕緣導線應按二次接線圖規(guī)定,如圖無規(guī)定則按表2規(guī)定選取。.
5.2.6 配線時先在導線一端剝?nèi)ソ^緣層并套入號碼管后進行連接,導線端頭及連接處不允許有氧化層及任何污染物,剝線鉗的刀口與導線線徑相一致,不應損壞導線線芯。線頭絕緣剝?nèi)ラL度應按連接螺釘直徑及連接方式確定。
如導線為單股硬線可利用其本身的線芯用尖嘴鉗順時針彎成羊眼圈,羊眼圈內(nèi)徑應比所連接電器元件的螺釘直徑大0.5-1mm,羊眼圈末端離導線絕緣2mm
表2 二次回路配線所用絕緣導線選取
導 線 型 號 |
截 面 積(mm2) |
顏 色 |
允許使用場所 |
BV-1/1.5 |
1.5 |
黑 |
電壓回路,不活動場所 |
BVR-7/0.52 |
1.5 |
黑 |
電壓回路,活動場所 |
BVR-19/0.41 |
2.5 |
黃綠雙色 |
二次回路接地線 |
BVR-19/0.41 |
2.5 |
黑 |
電流回路,活動場所 |
BV-1/2.5 |
2.5 |
黑 |
電流回路,不活動場所 |
的距離,以使接入接點時墊圈不壓著絕緣層,彎曲方向與螺釘緊固旋轉(zhuǎn)方向一致,確保電氣連接的可靠性。
5.2.7 通常,一個端子上只能連接一根導線,只有在端子為此用途而設計的情況下才允許將兩根或多根導線連接到一個端子上。二次回路導線連接電器元件時每一個接點最多只允許接兩根導線。同時導線連接后除電器元件本身的接點可直接接線不需標號外,其余接點均須套好號碼管。
5.2.8 絕緣導線及線束禁止敷設在發(fā)熱元件上,一般應從其下方或側(cè)面且相距>30mm處通過。遇有連接發(fā)熱元件時,將絕緣導線靠近接頭處剝?nèi)?0mm左右長度的絕緣層后,在線芯上套上小瓷套,與發(fā)熱元件連接采用電烙鐵進行焊接。
5.2.9 二次回路導線一般應自左到右接入電器元件(亦可根據(jù)開關(guān)柜門的開啟方向自右到左),每接完一個元件后按導線走線方向用尼龍扎帶扎緊,并在敷設過程中及時補入與分出,逐步形成線束。每束最好都有長蓋線。
采用行線槽布線的,行線槽應配制合理,固定可靠,敞閉性好。槽內(nèi)線束可以不捆扎,但應排放整齊。為了便于散熱和方便維修,槽內(nèi)線束一般不要超過50根導線。
采用塑料纏繞管繞扎,也可以用稀繞,間距約10-15mm,需要將線束纏繞在走線支架上時,支架應先用塑料薄膜帶半疊繞一層,再將線束繞在支架上。用塑料捆扎帶扎緊線束,剪去扎帶余頭,再用塑料吸盤固定于骨架上。
每個線束都應捆扎固定,應不因元器件的操作產(chǎn)生位移或晃動。
5.2.10 二次回路的導線或線束需要彎曲時不允許用尖嘴鉗或其它金屬工具,應徒手進行彎曲,其線束或?qū)Ь的最小曲率半徑應大于線束或?qū)Ь外徑的2倍。
5.2.11 二次回路配線時連接導線的螺釘應擰緊,無打滑及損壞鍍層等現(xiàn)象并有防松措施。
螺釘擰緊后露出螺紋2-3個螺距,并注意不接線的螺釘亦需擰緊。
導線與電氣元件間,無論用螺栓連接、焊接還是壓接的,均應牢固可靠。
對壓接的,應用手拽住以適當?shù)牧ο蛲庾В坏糜兴蓜拥默F(xiàn)象,以檢查接線壓接的牢固度。
5.2.12 絕緣導線與母線連接時,一般不可將二次絕緣導線端頭固定在母線連接螺釘上,而是用螺釘將導線固定在母線上。
5.2.13 接至電器元件端子及端子排上的連接導線,應留有足夠的余量,并彎曲成有規(guī)則的曲線,大小、方向應保持一致,力求美觀、整齊,接線端頭的長短、走向布線應當方便維護與檢查。
5.2.14 產(chǎn)品內(nèi)電器元件帶電部件之間的布置,二次接線端裸露部分之間及導線裸露部分, 金屬骨架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大于規(guī)定值(電器元件本身的絕緣距離不在此限)。
5.2.15 強電信號和弱電信號導線要分開布置,防止弱電信號受強電干擾。
5.2.16 同一批同樣規(guī)格的產(chǎn)品其線路布置和走線形式,均應一致。
6 檢查
6.1 行線工作完成后,施工者應按進行自檢,檢查二次線的選擇、制作、接線和安裝是否符合本守則和接線圖及原理圖的要求,連接螺釘是否緊固。合格后報檢。
6.2 按本守則要求、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規(guī)范進行出廠檢驗/試驗。輔助電路絕緣導線的截面應根據(jù)要求承載的額定工作電流來選擇,但不應小于1.5mm
2(單股銅芯絕緣導線)或1.0 mm
2 (多股銅芯絕緣導線)。
6.3 輔助電路的布線應整齊美觀,不應貼近有不同電位裸露帶電部件或有尖角的邊緣鋪設,導線不應自由搖晃,應采用適當?shù)闹位蜓b入行線槽內(nèi)。
7 安全事項
7.1 操作人員應檢查所用設備電器的電壓是否相符,并對所使用的電器實行保護接零。
7.2 檢查所用電器的接頭、電線,發(fā)現(xiàn)破損應及時更換或包扎,不得用濕手觸摸電器接頭。
7.3 在進行搪錫時要防止燙傷手。
7.4 配線完工應按規(guī)定填寫必要的記錄。
http://www.zjbz1248.com/
相關(guān)資訊